会计实务

  • 公司进入破产清算的条件及流程

    在这个经济发展瞬息万变的时代当中,公司的破产可能也就是一瞬间的事情。公司破产并不是口头宣布破产就行的,还需要按照法定的公司破产流程来进行。制作一份破产清算报告,提交债权人会议和法院。破产清算报告的内容包括:破产清算组的成立情况;清算组完成的主要清算工作;破产企业大宗资金的走向及回收情况;破产企业法定代表人及经营管理人员的离职在职审计情况;企业破产原因分析;破产清算案待研究和待完善、待解决的问题。

    2023-03-09
  • 公司注销后会计资料怎样处理

    那公司注销之后,相关的会计凭证、会计资料应当怎么处理呢?有这么两个合伙人,公司已经经营了十多年,现在业绩下滑,一直处于负支出的状态,于是就将公司注销了,可是注销之后呢,看到十多年下来,积攒的这么多的会计凭证和会计资料,不知道应当给它放在哪里,于是两人一合计,想着反正公司都打算注销了,留着这些资料也没用,就一把火将这些资料全部给烧了。

    2023-03-09
  •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知识点总结

    会计等式,又称会计恒等式、会计方程式或会计平衡公式,它是表明各会计要素之间基本关系的等式。财务状况等式,亦称基本会计等式和静态会计等式,是用以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时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者之间平衡关系的会计等式。即:

    2023-03-08
  • 电子商业承兑汇票与银行承兑汇票区别

    干货:电子商业承兑汇票与银行承兑汇票区别,一定要知道,许多人往往分不清商业承兑汇票与银行承兑汇票的区别,不知道他们关系,今天就为大家讲讲何为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以及他们间的区别:第四,银行承兑汇票较商业承兑汇票安全系数高。

    2023-03-08
  • 出租包装物采用五五摊销法

    导读:大家都知道很多产品的包装物价值也是不菲的,比如红酒和月饼。那么出租包装物五五摊销法会计分录怎么做呢?(6)收回不能继续使用而报废的出租包装物时,应将收回的残料估价,借(增)原材科等帐户;同时将报废的包装物按实际成本(或计划成本)从出租包装物中转出;并将实际咸术(或计划成本)和扣除残值后的差额,冲转已提摊销:

    2023-03-08
  • 会计建账都需要哪些初期数据

    ◆设置和登记账簿是编制会计报表的主要依据;◆设置和登记账簿能够提供系统、完整的会计核算资料;建账时还应当根据企业类型、规模及业务需要,选择适用的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或《小企业会计准则》,继而来确定企业应设置的会计账簿及会计科目。

    2023-03-08
  • 进口关税税额怎么算

    1、进口关税是一个国家的海关对进口货物和物品征收的关税。征收进口关税会增加进口货物的成本,提高进口货物的市场价格,影响外国货物进口数量,因此各国都以征收进口关税作为限制外国货物进口的一种手段。2、进口关税税额=完税价格(合同的到岸价)×关税税率3、进口关税查询见:中国海关商品信息查询

    2023-03-08
  • 坏账准备账务处理全过程

    坏账准备是指企业的应收款项(含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等)计提的,是备抵账户。本文主要介绍了坏账准备的账务处理。四、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已计提但尚未转销的坏账准备。(一)资产负债表日,应收款项发生减值的,按应减记的金额,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本科目。本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大于其账面余额的,应按其差额计提;应计提的坏账准备小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2023-03-08
  • 增量借款利率计算公式

    在计算租赁付款额的现值时,承租人应当采用租赁内含利率作为折现率;无法确定租赁内含利率的,应当采用承租人增量借款利率作为折现率。承租人企业对资金成本进行了会计核算与分析的,其增量借款利率的计算取得就比较准确。在资产无类似借入资金成本的,直接可使用加权平均资金成本率。

    2023-03-08
  • 无形资产相关会计科目

    我们平时实际工作中会接触固定资产也会接触无形资产,那么无形资产相关的会计分录则呢么做呢?2、即当月增加的无形资产,当月开始摊销;当月减少的无形资产,当月不再摊销。参考依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512号)第六十七条规定,无形资产按照直线法计算的摊销费用,准予扣除。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不得低于10年

    2023-03-08
  • 资产负债表看资金来源及占用

    我们来看看它分左右两部分,左边就是资产,右边呢就是我们的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这个左右两侧,他们俩总和是一样的,资产等于负债加所有者权益。我们看看这个左边的资产,它代表什么,代表我们资产的占用,或者说是我们资金的表现形式,我们资金上哪去了?右侧代表我们资金的来源,我们资金从哪来的。

    2023-03-08
  • 增值税三流合一中的三流指的是

    受票方纳税人取得的符合上述情形的增值税专用发 票,可以作为增值税扣税凭证抵扣进项税额。我们国家的税务目前主要采用“以票控税”的方式,三流合一也是遵照这个规则。因为税务的查账必定从查票开始,所以对票的要求要求也是高。

    2023-03-08
  • 个体工商户与独资企业区别

    因为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独资企业,在事实上完全是不一样的概念,所以适用的法律是完全不一样的,个体工商户则适用于《民法通则》和《城镇个体工商户管理暂行条例》等规定;个人独资企业适用于《个人独资企业法》。看这“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独资企业”,虽然都是个人的,但是在法律上的区别可是分得清清楚楚,那么两者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2023-03-08
  •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 会计处理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的会计处理原则及会计分录借:其他权益工具投资——成本(买价-已宣告未发放的股利+交易费用)3.持有期间的现金股利,应当在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股利时计入当期损益(投资收益等)。2.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应当计入所有者权益( 其他综合收益),在该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时 转出,计入留存收益。

    2023-03-07
  • 存货跌价准备能否按照库龄去计提折旧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按照存货库龄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方法是错误的。公司财务经理解释的原因为公司原材料种类繁多,公司由于没有采用BOMM报表去归集成本,按照可变现净值去记算存货跌价准备的工作量太大。某公司主要从事新能源汽车零配件加工制造,生产的零配件种类有80种,公司根据原材料的库龄计提相应的存货跌价准备。那么公司按照存货库龄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是否符合会计准则的规定呢?

    2023-03-03
  • 哪些个人收入不需要交个人所得税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征免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01〕157号)中规定了三个减除项:个人因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其收入在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三倍数额以内的部分,免征个人所得税;超过的部分按照国税发〔1999〕178号文件的有关规定,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个人领取一次性补偿收入时,按照国家和地方政府规定的比例实际缴纳的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费、基本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可以在计征其一次性补偿收入的个人所得税时予以扣除。企业依

    2023-03-03
  • 月末应交增值税如何结转成本

    6、“进项税额转出”的处理。月末,只是根据计算结果,将本月应交未交的增值税通过“转出未交增值税”专栏转入“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明细科目的贷方,或将本月多交的增值税通过“转出多交增值税”专栏转入“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明细科目的借方。这个过程并不涉及“进项税转出”专栏的结转,如果没有留底税额的话,结转后,“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明细科目的月末余额应为0;如果有留底税额,“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明细科目的月末余额应为留底税额。进项税转出是在“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明细科目下设置的一个“进项税转出”专栏,其发

    2023-03-03
  • 印花税的会计处理分录

    企业按规定应交的印花税,在“应交税费”科目下设置“应交印花税”明细科目核算。企业按规定应交的印花税,在“应交税费”科目下设置“应交印花税”明细科目核算。印花税是对书立、领受购销合同等凭证行为征收的税款,实行由纳税人根据规定自行计算应纳税额,购买并一次贴足印花税票的交纳方法。由于企业交纳的印花税,是由纳税人根据规定自行计算应纳税额以购买并一次贴足印花税票的方法交纳的税款。

    2023-03-03
  • 外购商品用于业务招待费账务处理

    (二)购进收到专票其账务处理(货物购进即用于销售,又用于业务招待)(一)购进收到普票其账务处理(货物购进时确定是用于业务招待,让供应商直接开的是普票)总结:外购的货物用于简、免、集、个其进项税额不得抵扣,如果已抵扣的需要做进项税额转出,其中“个”就含用于业务招待费。

    2023-03-03
  • 生产制造企业成本核算流程

    生产制造成本核算的方法,是指生产制造以厂部成本核算规程为依据,对生产制造在一定时期内的生产费用,按各种产品进行归集,并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以求得各种产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方法。生产制造成本核算有各种不同的方法,应该采取哪一种方法,取决于生产制造的生产类型和管理上。的要求。它们一般是:

    2023-03-03
  • 会计基础与实务文章
  • 会计基础与实务文章
  • 会计基础与实务文章
  • 会计基础与实务文章
  • 会计基础与实务文章
  • 会计基础与实务文章
  • 会计基础与实务文章
  • 会计基础与实务文章
  • 会计基础与实务文章
  • 会计基础与实务文章
  • 会计基础与实务文章
  • 会计基础与实务文章
  • 会计基础与实务文章
  • 会计基础与实务文章
  • 会计基础与实务文章
  • 会计基础与实务文章
  • 会计基础与实务文章
  • 会计基础与实务文章
  • 会计基础与实务文章
  • 会计基础与实务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