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会计基础考试大纲变化详解

发表于 : 2014-10-29 分类 : 会计实务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考试大纲整体变化——以增加和修改为主,删除为辅
 
  (一)对各章知识点增加基本要求
  三个层次:了解、熟悉、掌握
  (二)根据新法规、新政策对具体章节内容进行修订
  1.2013年发布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
  2.2012年至2014年发布的关于“营改增”的系列文件
  (三)结合现行会计工作的重点对部分知识点进行扩容
  (四)调整部分章节知识点顺序,使结构更加合理
  (五)删除了部分偏离会计工作主要方向的内容

  《财经法规》科目新旧大纲对比及主要变化
 
2009年大纲 2014年大纲 变化
第一章 会计法律制度 第一章 会计法律制度 章名无变化
  【基本要求】 新增
第一节 会计法律制度的构成 第一节 会计法律制度的构成 节名无变化
一、会计法律
二、会计行政法规
三、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
一、会计法律制度的概念
二、会计法律制度的构成
(一)会计法律
(二)会计行政法规
(三)会计部门规章
(四)地方性会计法规
1.增加"会计法律制度的概念"
2.原"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改为"会计部门规章"和"地方性会计法规"
  续表:
2009年大纲 2014年大纲 变化
第二节 会计工作管理体制 第二节 会计工作管理体制 节名无变化
一、会计工作的行政管理
财政部门履行的会计行政管理职能主要有:
(一)会计准则制度及相关标准规范的制定和组织实施
(二)会计市场管理
(三)会计专业人才评价
(四)会计监督检查
二、会计工作的自律管理
(一)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二)中国会计学会
三、单位会计工作管理
(一)单位负责人要组织、管理好本单位的会计工作
(二)会计人员的选拔任用由所在单位具体负责
一、会计工作的行政管理
(一)会计工作行政管理体制
(二)会计工作行政管理的内容
会计工作的行政管理主要包括:
(1)制定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
(2)会计市场管理;
(3)会计专业人才评价;
(4)会计监督检查。
二、会计工作的自律管理
(一)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二)中国会计学会
(三)中国总会计师协会
三、单位内部的会计工作管理
单位内部的会计工作管理主要包括:
(1)单位负责人的职责;
(2)会计机构的设置;
(3)会计人员的选拔任用;
(4)会计人员回避制度。
1.会计工作行政管理的内容,第1条进行了简化
2.会计工作的自律管理,增加了中国总会计师协会
3.单位内部的会计工作管理,增加了"会计机构的设置"和"会计人员的回避制度"
  续表:
2009年大纲 2014年大纲 变化
第三节 会计核算 第三节 会计核算 节名无变化
一、总体要求
(一)会计核算依据
(二)对会计资料的基本要求
二、会计凭证
三、会计账簿
四、财务会计报告
五、会计档案
六、其他
我国会计法律制度还对会计年度、记账本位币、会计处理方法等做了明确规定。
一、总体要求
(一)会计核算的依据
(二)对会计资料的基本要求
二、会计凭证
三、会计账簿
四、财务报表
五、会计档案管理
(一)会计档案的内容
(二)会计档案的管理部门
(三)会计档案的归档
(四)会计档案的移交
(五)会计档案的查阅
(六)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
(七)会计档案的销毁
1."财务会计报告"改为"财务报表"
2."会计档案"细化为七个知识点考察
3.删除"会计年度、记账本位币、会计处理方法等规定"的知识点
第四节 会计监督 第四节 会计监督 节名无变化
一、单位内部会计监督
(一)单位内部会计监督主体和对象
(二)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基本要求
(三)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在单位内部会计监督中的职责
二、会计工作的政府监督
(一)会计工作的政府监督的概念
(二)财政部门会计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
三、会计工作的社会监督
(一)会计工作的社会监督的概念
(二)注册会计师审计与内部审计的关系
(三)会计师事务所业务范围
1.依据《注册会计师法》承办的审计业务
2.会计咨询、会计服务业务
一、单位内部会计监督
(一)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概念与要求
(二)内部控制
1.内部控制的概念与目标
2.内部控制的原则
3.内部控制的责任人
4.内部控制的内容
5.内部控制的控制方法
(三)内部审计
1.内部审计的概念与内容
2.内部审计的特点与作用
二、会计工作的政府监督
(一)会计工作政府监督的概念
(二)财政部门会计监督的主要内容
三、会计工作的社会监督
(一)会计工作社会监督的概念
(二)注册会计师审计与内部审计的关系
(三)注册会计师的业务范围
1.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主体和对象"简化为"概念与要求"
2.删除"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基本要求"和"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在单位内部会计监督中的职责"
3.增加"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相关内容知识点
4.将"会计师事务所业务范围"调整为"注册会计师的业务范围"
  续表:
2009年大纲 2014年大纲 变化
第五节 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 第五节 会计机构与会计人员 节名无变化
一、会计机构的设置
(一)单位会计机构的设置
(二)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任职资格
(三)会计人员回避制度
二、代理记账
(一)代理记账的业务范围
(二)委托代理记账的委托人的义务
(三)代理记账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义务
(四)法律责任
三、会计从业资格
(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适用范围
(二)会计从业资格的取得
(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管理
(四)会计人员继续教育
1.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对象和特点
2.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内容
3.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形式和学时要求
四、会计专业职务与会计专业技术资格
(一)会计专业职务
(二)会计专业技术资格
五、会计工作岗位设置
(一)设置会计工作岗位的基本原则
(二)主要会计工作岗位
六、会计人员的工作交接
(一)交接的范围
(二)交接的程序
(三)交接人员的责任
一、会计机构的设置
(一)办理会计事务的组织方式
(二)会计机构负责人的任职资格
二、会计工作岗位设置
(一)会计工作岗位的概念
(二)会计工作岗位设置的要求
三、会计工作交接
(一)交接的范围
(二)交接程序
(三)交接人员的责任
四、会计从业资格
(一)会计从业资格的概念
(二)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适用范围
(三)会计从业资格的取得
(四)会计从业资格的管理
五、会计专业技术资格与职务
(一)会计专业技术资格
(二)会计专业职务
1.删除"代理记账"相关内容
2.删除"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相关内容
3.调整了整节的结构顺序,并细化补充了"会计从业资格管理"的相关内容
  续表:
2009年大纲 2014年大纲 变化
第六节 法律责任 第六节 法律责任 节名无变化
一、法律责任的概念
二、不依法设置会计账簿等会计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
三、其他会计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
一、法律责任概述
(一)行政责任
(二)刑事责任
二、不依法设置会计账簿等会计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
三、其他会计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
(一)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的法律责任
(二)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的法律责任
(三)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及其他人员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或者隐匿、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的法律责任
(四)单位负责人对会计人员实行打击报复的法律责任
1.对"法律责任"进行了细化补充

#p#副标题#e#
  续表:
2009年大纲 2014年大纲 变化
第二章 支付结算法律制度 第二章 结算法律制度 章名有变化
  【基本要求】 新增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支付结算概述 原第一节调整为第二节,节名有变化
一、支付结算的概念和特征
(一)支付结算的概念
(二)支付结算的特征
1.支付结算必须通过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金融机构进行,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其他单位不得作为中介机构经营支付结算业务;
2.支付结算是一种要式行为;
3.支付结算的发生取决于委托人的意志;
4.支付结算实行统一管理和分级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5.支付结算必须依法进行。
二、支付结算的基本原则
(一)恪守信用,履约付款
(二)谁的钱进谁的账,由谁支配
(三)银行不垫款
三、支付结算的主要支付工具
(一)汇票
(二)本票
(三)支票
(四)信用卡
(五)汇兑
(六)托收承付
(七)委托收款
四、支付结算的主要法律依据
五、办理支付结算的具体要求
一、支付结算的概念与特征
(一)支付结算的概念
(二)支付结算的特征
支付结算的特征主要有:
(1)支付结算必须通过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金融机构进行;
(2)支付结算的发生取决于委托人的意志;
(3)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4)支付结算是一种要式行为;
(5)支付结算必须依法进行。
二、支付结算的主要法律依据
三、支付结算的基本原则
支付结算的基本原则有:
(1)恪守信用,履约付款;
(2)谁的钱进谁的账,由谁支配;
(3)银行不垫款。
四、办理支付结算的要求
(一)办理支付结算的基本要求
(二)支付结算凭证填写的要求
1."支付结算的特征"进行了简化描述
2.删除"支付结算的主要支付工具"的内容
3.调整了整节的结构顺序,并细化补充了"支付结算凭证填写要求"的相关内容
第二节 现金管理 第一节 现金结算 原第二节调整为第一节,节名有变化
一、开户单位使用现金的范围
二、现金使用的限额
三、现金收支的基本要求
四、建立健全现金核算与内部控制
一、现金结算的概念与特点
(一)现金结算的概念
(二)现金结算的特点
二、现金结算的渠道
三、现金结算的范围
四、现金使用的限额
1.新增"现金结算的概念与特点"
2.删除"现金收支的基本要求"和"建立健全现金核算与内部控制"。【其中"内部控制"在第四节有详细补充内容】
  续表:
2009年大纲 2014年大纲 变化
第三节 银行结算账户 第三节 银行结算账户 节名无变化
一、银行结算账户的概念
二、银行结算账户的分类
三、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应当遵守的基本原则
(一)一个基本账户原则
(二)自主选择银行开立银行结算账户原则
(三)守法合规原则
(四)存款信息保密原则
四、银行结算账户的开立、变更和撤销
(一)银行结算账户的开立
(二)银行结算账户的变更
(三)银行结算账户的撤销
五、基本存款账户
(一)基本存款账户使用范围
(二)基本存款账户开户要求
(三)开立基本存款账户的程序
六、一般存款账户
(一)一般存款账户的使用范围
(二)一般存款账户的开户要求
(三)开立一般存款账户的程序
七、专用存款账户
(一)专用存款账户的使用范围
(二)专用存款账户开户要求
(三)开立专用存款账户的程序
八、临时存款账户
(一)临时存款账户的使用范围
(二)临时存款账户开户要求
(三)开立临时存款账户的程序
(四)临时存款账户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九、个人银行结算账户
(一)个人银行结算账户使用范围
(二)个人银行结算账户开户要求
(三)开立个人银行结算账户的程序
(四)个人银行结算账户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十、异地银行结算账户
(一)异地银行结算账户使用范围
(二)异地银行结算账户开户要求
(三)开立异地银行结算账户的程序
十一、银行结算账户的管理
(一)中国人民银行的管理
(二)银行的管理
(三)存款人的管理
十二、违反银行账户结算管理制度的罚则
(一)存款人违反账户管理制度的处罚
(二)银行及其有关人员违反账户管理制度的处罚
一、银行结算账户的概念与分类
银行结算账户的类别有:
(1)基本存款账户;
(2)一般存款账户;
(3)专用存款账户;
(4)临时存款账户;
(5)个人银行结算账户;
(6)异地银行结算账户。
二、银行结算账户管理的基本原则
(1)一个基本账户原则;
(2)自主选择原则;
(3)守法合规原则;
(4)存款信息保密原则。
三、银行结算账户的开立、变更与撤销
(一)银行结算账户的开立
(二)银行结算账户的变更
(三)银行结算账户的撤销
四、违反银行账户管理法律制度的法律责任
1.整合了本节的结构顺序,并删除了六个账户的使用范围、开户要求、开立程序的相关内容
2.对"违反银行账户管理法律制度的法律责任"进行了简化补充
  续表:
2009年大纲 2014年大纲 变化
第四节 票据结算方式 第四节 票据结算方式 节名无变化
一、票据的概念和种类
(一)票据的概念
(二)票据的种类
二、支票
(一)支票的概念
(二)支票的种类
(三)支票的出票
(四)支票的付款
(五)支票的办理要求
三、商业汇票
(一)商业汇票的概念和种类
(二)商业汇票的出票
(三)商业汇票的承兑
(四)商业汇票的付款
(五)商业汇票的背书
(六)商业汇票的保证
一、票据结算概述
(一)票据的概念与种类
(二)票据的特征与功能
(三)票据行为
(四)票据当事人
(五)票据权利与责任
二、支票
(一)支票的概念及适用范围
(二)支票的种类
(三)支票的出票
(四)支票的付款
(五)支票的办理要求
三、商业汇票
(一)商业汇票的概念和种类
(二)商业汇票的出票
(三)商业汇票的承兑
(四)商业汇票的付款
(五)商业汇票的背书
(六)商业汇票的保证
四、银行汇票
(一)银行汇票的概念和适用范围
(二)银行汇票的记载事项
(三)银行汇票的基本规定
(四)银行汇票申办和兑付的基本规定
五、银行本票
(一)银行本票的概念
(二)银行本票的适用范围
(三)银行本票的记载事项
(四)银行本票的提示付款期限
1.新增"票据的特征与功能、票据行为、票据当事人、票据权利与责任"相关内容
2.新增"银行汇票"相关内容
3.新增"银行本票"相关内容
4.对支票和商业汇票相关知识点进行了细化补充
四、信用卡
第五节 银行卡
有变化,将原信用卡的内容补充之后,单独列为一节
(一)信用卡的概念和种类
(二)信用卡的申领与销户
(三)信用卡的资金来源
(四)信用卡使用的主要规定
一、银行卡的概念与分类
(一)银行卡的概念
(二)银行卡的分类
二、银行卡账户与交易
(一)银行卡交易的基本规定
(二)银行卡的资金来源
(三)银行卡的计息和收费
(四)银行卡申领、注销和挂失
1.补充了储蓄卡相关内容,更加系统化
  第六节 其他结算方式 有变化,将原汇兑的内容补充之后,单独列为一节
  五、汇兑
  (一)汇兑的概念和分类
  (二)办理汇兑的程序
  (三)汇兑的撤销和退汇
一、汇兑
(一)汇兑的概念和分类
(二)办理汇兑的程序
(三)汇兑的撤销和退汇
二、委托收款
(一)委托收款的概念
(二)委托收款的记载事项
(三)委托收款的结算规定
三、托收承付
(一)托收承付的概念
(二)托收承付的结算规定
(三)托收承付的办理方法
四、国内信用证
(一)国内信用证的概念
(二)国内信用证的结算方式
(三)国内信用证的办理基本程序
1.补充了"委托收款、托收承付、国内信用证"的相关内容

#p#副标题#e#
  续表:
2009年大纲 2014年大纲 变化
第三章 税收法律制度 第三章 税收法律制度 章名无变化
  【基本要求】 新增
第一节 税收概述 第一节 税收概述 节名无变化
一、税收的概念与分类?
(一)税收概念与分类
(二)税收的特征?
(三)税收的分类?
二、税法及构成要素?
(一)税收与税法的关系
1.税法的概念
2.税收与税法的关系
(二)税法的分类
(三)税法的构成要素
1.征税人
2.纳税义务人?
3.征税对象?
4.税目
5.税率?
(1)比例税率
(2)定额税率?
(3)累进税率
6.计税依据?
(1)从价计征?
(2)从量计征?
(3)复合计征
7.纳税环节?
8.纳税期限?
9.纳税地点
10.减免税?
(1)减税和免税?
(2)起征点
(3)免征额?
11.法律责任
一、税收的概念与分类
(一)税收概念与作用
(二)税收的特征
(三)税收的分类
二、税法及其构成要素
(一)税法的概念
(二)税法的分类
(三)税法的构成要素
税法的构成要素,是指各种单行税法具有的共同的基本要素的总称。一般包括征税人、纳税义务人、征税对象、税目、税率、计税依据、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纳税地点、减免税和法律责任等项目。其中,纳税义务人、征税对象、税率是构成税法的三个最基本的要素。
1.补充细化了"税收的分类"和"税法的分类"相关内容,基本节名无变化
  续表:
2009年大纲 2014年大纲 变化
第二节 主要税种 第二节 主要税种 节名无变化
一、增值税
(一)增值税的概念与分类
1.增值税的概念
2.增值税的分类
(1)生产型增值税
(2)收入型增值税
(3)消费型增值税
(二)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三)增值税税率
(四)增值税应纳税额
1.销项税额
2.销售额
3.进项税额
(五)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
(六)增值税征收管理
1.纳税义务发生的时间
2.纳税期限
3.纳税地点
一、增值税
(一)增值税的概念与分类
(二)增值税的征税范围
1.征税范围的基本规定
(1)销售或者进口的货物
(2)提供的加工、修理修配劳务
(3)提供的应税服务
2.应税服务的具体内容
(1)交通运输业
(2)邮政业
(3)部分现代服务业
3.征收范围的特殊规定
(1)视同销售货物
(2)视同提供应税服务
(3)混合销售
(4)兼营非应税劳务
(5)混业经营
(三)增值税的纳税人
1.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2.小规模纳税人
(四)增值税的扣缴义务人
(五)增值税税率
(六)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应纳税额的计算
(七)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应纳税额计算
(八)增值税的征收管理
1.纳税义务的发生时间
2.纳税期限
3.纳税地点
1.新增"营改增"相关内容
2.新增"增值税征税范围"中的特殊规定
3.新增"增值税的扣缴义务人"的内容
4.补充完善了"增值税纳税人"、"增值税税率"、"增值税的征收管理"的相关内容
二、消费税
(一)消费税的概念与计税方法
1.消费税的概念
2.消费税的计税
(二)消费税纳税人
(三)消费税税目与税率
1.消费税税目
2.消费税税率
(四)消费税应纳税额
1.销售额的确认
2.销售量的确认
3.从价从量复合计征
4.应税消费品已纳税款扣除
(五)消费税征收管理
1.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2.纳税期限
3.纳税地点
三、消费税
(一)消费税的概念
(二)消费税的征税范围
1.生产应税消费品
2.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
3.进口应税消费品
4.批发、零售应税消费品
(三)消费税纳税人
(四)消费税的税目与税率
(五)消费税应纳税额
1.从价定率征收
2.从量定额征收。
3.从价定率和从量定额复合征收
4.应税消费品已纳税款的扣除
5.自产自用应税消费品应纳税额
6.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应纳税额
(六)消费税征收管理
1.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2.消费税纳税期限
3.消费税纳税地点
1.原为第二点改为第三点
2.新增"消费税的征税范围"
3.补充完善了"消费税应纳税额"的相关内容
三、营业税
(一)营业税的概念
(二)营业税纳税人
(三)营业税的税目、税率
1.营业税税目
2.营业税税率
(四)营业税应纳税额
(五)营业税征收管理
1.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2.纳税期限
3.纳税地点
二、营业税
(一)营业税的概念
(二)营业税的纳税人与扣缴义务人
(三)营业税的税目和税率
1.营业税共有九个税目
其中交通运输业已全部纳入"营改增"范围
2.营业税税率
(四)营业税应纳税额
(五)营业税征收管理
1.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2.营业税的纳税期限
3.营业税纳税地点
1.新增"营改增"相关内容
2.新增"营业税扣缴义务人"的内容
3.补充完善了"营业税应纳税额"、"营业税的征收管理"的相关内容
四、企业所得税?
(一)企业所得税的概念
(二)企业所得税征税对象
(三)企业所得税税率
(四)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
1.收入总额
2.不征税收入
3.免税收入
4.准予扣除的项目
(1)成本
(2)费用
(3)税金
(4)损失
5.不得扣除的项目
6.亏损弥补
(五)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
1.纳税地点
2.纳税期限
3.纳税申报
四、企业所得税
(一)企业所得税的概念
(二)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对象
(三)企业所得税的税率
(四)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
1.收入总额
2.不征税收入
3.免税收入
4.准予扣除项目
5.不得扣除项目
6.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支出的税前扣除
7.亏损弥补
(五)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
1.纳税地点
2.纳税期限
3.纳税申报
1.新增"三项经费扣除标准"的相关内容
五、个人所得税?
(一)个人所得税概念
(二)个人所得税纳税义务人
(三)个人所得税的应税项目和税率
1.个人所得税应税项目
2.个人所得税税率?
(四)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
1.工资、薪金所得
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
3.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4.劳务报酬所得
5.稿酬所得
6.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五)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
1.自行申报纳税义务人
2.代扣代缴
五、个人所得税
(一)个人所得税的概念
(二)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
1.居民纳税义务人
2.非居民纳税义务人
(三)个人所得税的应税项目和税率
1.个人所得税的应税项目
2.个人所得税税率
(四)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1.工资、薪金所得
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
3.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4.劳务报酬所得
5.稿酬所得
6.财产转让所得
7.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五)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
1.自行申报
2.代扣代缴
1.新增"财产转让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2.补充完善了"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
  续表:
2009年大纲 2014年大纲 变化
第三节 税收征管 第三节 税收征收管理 节名无变化
一、税务登记
(一)开业登记
(二)变更登记
(三)停业、复业登记
(四)注销登记
(五)外出经营报验登记
(六)纳税人税种登记
(七)扣缴义务人扣缴税款登记
二、发票开具与管理
(一)发票的种类
1.增值税专用发票
2.普通发票
3.专业发票
(二)发票的开具要求
三、纳税申报
(一)直接申报
(二)邮寄申报
(三)数据电文申报
(四)简易申报
(五)其他方式
四、税款征收
(一)查账征收
(二)查定征收
(三)查验征收
(四)定期定额征收
(五)代扣代缴
(六)代收代缴
(七)委托征收
(八)其他方式
五、税务代理
(一)税务代理的概念
(二)税务代理的特点
1.中介性
2.法定性
3.自愿性
4.公正性
(三)税务代理的法定业务范围
六、税收检查及法律责任
(一)税收检查
1.税收保全措施
2.税收强制执行
(二)法律责任
1.税务违法行政处罚
(1)责令限期改正
(2)罚款
(3)没收财产
(4)收缴未用发票和暂停供应发票
(5)停止出口退税权
2.税务违法刑事处罚
3.税务行政复议
一、税务登记
二、发票开具与管理
(一)发票的种类
(二)发票的开具要求
三、纳税申报
纳税人办理纳税申报主要采取方式有:
(1)直接申报;
(2)邮寄申报;
(3)数据电文;
(4)简易申报。
四、税款征收
税款征收的方式主要有九种:
(1)查账征收;
(2)查定征收;
(3)查验征收;
(4)定期定额征收;
(5)核定征收:
(6)代扣代缴;
(7)代收代缴;
(8)委托代征税款;
(9)其他方式。
五、税务代理
六、税务检查
七、税收法律责任
八、税务行政复议
1.删除"税务登记"具体分类相关内容
2."税款征收"方式新增"核定征收"
3.新增"税务检查"、"税收法律责任"、"税务行政复议"相关内容

#p#副标题#e#
 
  续表:
2009年大纲 2014年大纲 变化
第四章 财政法规制度 第四章 财政法律制度 章名有变化
  【基本要求】 新增
第一节 预算法律制度 第一节 预算法律制度 节名无变化
一、预算法律制度的构成
(一)《预算法》
(二)《预算法实施条例》
二、国家预算
(一)国家预算的概念
(二)国家预算的作用
1.财力保证作用
2.调节制约作用
3.反映监督作用
(三)国家预算的级次划分
(四)国家预算的构成
1.中央预算
2.地方预算
3.总预算
4.部门单位预算
三、预算管理的职权
(一)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2.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3.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二)各级财政部门的职权
1.国务院财政部门的职权
2.地方各级政府财政部门的职权
(三)各部门、各单位的职权
1.各部门的职权
2.各单位的职权
一、预算法律制度的构成
二、国家预算概述
(一)国家预算的概念
(二)国家预算的作用
国家预算的作用有:财力保证作用、调节制约作用和反映监督作用。
(三)国家预算级次的划分
(四)国家预算的构成
按照政府级次可分为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
按照收支管理范围可分为总预算和部门单位预算
三、预算管理的职权
(一)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职权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职权
2.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职权
3.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二)各级财政部门的职权
1.国务院财政部门的职权
2.地方各级政府财政部门的职权
(三)各部门、各单位的职权
1.各部门的职权
2.各单位的职权
1.将"国家预算的构成"进行了划分
2.新增"各级人民常务委员会的职权"的相关内容

四、预算收入与预算支出
(一)预算收入
(二)预算支出
五、预算组织程序
(一)预算的编制
1.预算年度
2.预算草案的编制依据
3.预算草案的编制内容
(二)预算的审批
(三)预算的执行
(四)预算的调整
六、决算
七、预决算的监督
四、预算收入与预算支出
五、预算组织程序
预算组织程序包括预算的编制、审批、执行和调整。
六、决算
决算包括决算草案的编制、决算草案的审批和决算的批复。
七、预决算的监督
预决算的监督包括: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各级政府的监督、各级政府财政部门的监督和各级政府审计部门的监督。
1.补充完善了"决算"、"预决算的监督"的相关内容
  续表:
2009年大纲 2014年大纲 变化
第二节 政府采购法律制度 第二节 政府采购法律制度 节名无变化
一、政府采购法律制度的构成
(一)政府采购法
(二)政府采购部门规章
(三)政府采购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
二、政府采购的概念
(一)政府采购的主体范围
(二)政府采购的资金范围
(三)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和政府采购限额标准
(四)政府采购的对象范围
三、政府采购的原则
(一)公开透明原则
(二)公平竞争原则
(三)公正原则
(四)诚实信用原则
四、政府采购的功能
(一)节约财政支出,提高采购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强化宏观调控
(三)活跃市场经济
(四)推进反腐倡廉
(五)保护民族产业
五、政府采购的执行模式
(一)集中采购
(二)分散采购
六、政府采购当事人
(一)采购人
(二)供应商
(三)采购代理机构
七、政府采购方式
1.公开招标 2.邀请招标
3.竞争性谈判 4.单一来源
5.询价
八、政府采购的监督检查
一、政府采购法律制度的构成
我国的政府采购法律制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国务院各部门特别是财政部颁布的一系列部门规章以及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组成。
二、政府采购的概念与原则
(一)政府采购的概念
(二)政府采购的原则
1.公开透明原则
2.公平竞争原则
3.公正原则
4.诚实信用原则
三、政府采购的功能与执行模式
(一)政府采购的功能
1.节约财政支出,提高采购资金的使用效益
2.强化宏观调控
3.活跃市场经济
4.推进反腐倡廉
5.保护民族产业
(二)政府采购的执行模式
政府采购的执行模式有集中采购和分散采购两种模式。
四、政府采购当事人
五、政府采购方式
政府采购方式有: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询价采购。
六、政府采购的监督检查
(一)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
(二)集中采购机构的内部监督
(三)采购人的内部监督
(四)政府其他有关部门的监督
(五)政府采购活动的社会监督
1.整合了部分内容顺序,并细化补充了"政府采购的监督检查"的相关内容
  续表:
2009年大纲 2014年大纲 变化
第三节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第三节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节名无变化
一、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二、国库单一账户体系
(一)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的概念
(二)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的构成
三、财政收入收缴方式和程序
(一)收缴方式
1.直接缴库
2.集中汇缴
(二)收缴程序
1.直接缴库程序
2.集中汇缴程序
四、财政支出支付方式和程序
(一)支付方式
1.财政直接支付
2.财政授权支付
(二)支付程序
1.财政直接支付程序
2.财政授权支付程序
一、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概念
二、国库单一账户体系
(一)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的概念
(二)国库单一账户体系
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包括:国库单一账户、财政部门零余额账户、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和特设专户。
三、财政收支的方式
财政收入收缴方式有:直接缴库和集中汇缴。财政支出支付方式有: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
1.整合了"财政收支的方式"的内容
2.删除了"财政收支程序"的相关内容

#p#副标题#e#
 
  续表:
2009年大纲 2014年大纲 变化
第五章 会计职业道德 第五章 会计职业道德 章名无变化
  【基本要求】 新增
第一节 会计职业道德概述 第一节 会计职业道德概述 节名无变化
一、会计职业道德概念
二、会计职业道德功能
(一)指导功能
(二)评价功能
(三)教化功能
三、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法律制度
(一)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法律制度的关系
(二)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法律制度的主要区别
1.性质不同
2.作用范围不同
3.表现形式不同
4.实施保障机制不同
(三)会计行为的法治与德治
一、职业道德的特征与作用
(一)职业道德的概念
(二)职业道德的特征
(三)职业道德的作用
二、会计职业道德的概念与特征
(一)会计职业道德的概念
(二)会计职业道德的特征
三、会计职业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一)会计职业道德的功能
会计职业道德的功能主要有:指导功能、评价功能、教化功能。
(二)会计职业道德的作用
会计职业道德的作用主要有:
(1)是规范会计行为的基础;
(2)是实现会计目标的重要保证;
(3)是对会计法律制度的重要补充;
(4)是提高会计人员职业素养的内在要求。
四、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法律制度的关系
(一)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法律制度的联系
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法律制度的联系主要有:(1)在作用上相互补充、相互协调;
(2)在内容上相互借鉴,相互吸收。
(二)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法律制度的区别
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法律制度的区别有:
(1)两者的性质不同;
(2)两者作用范围不同;
(3)两者表现形式不同;
(4)实施保障机制不同;
(5)两者的评价标准不同。
1.新增"职业道德的特征与作用"的相关内容
2.新增"会计职业道德的特征"的相关内容
3.新增"会计职业道德的作用"的相关内容
4.新增"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法律制度的联系"的相关内容
5."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法律制度的区别"新增一条"两者的评价标准不同"
  续表:
2009年大纲 2014年大纲 变化
第二节 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节名无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