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会计基础讲义:第八章第二节

发表于 : 2014-12-06 分类 : 会计实务
  第二节 资产负债表
 
  一、资产负债表的概念和意义
  (一)资产负债表的的概念
  资产负债表是指反映单位在某一特定日期(如月末、季末、年末)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它是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等式,依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和顺序,将企业在一定日期的全部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项目进行适当分类、汇总、排列后编制而成的。资产负债表是企业基本会计报表之一,是所有独立核算的企业单位都必须对外报送的会计报表。
  资产负债表的内容主要反映以下三个方面:
  (1)资产。反映由过去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所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资产一般按照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分项列示。
  流动资产通常包括: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应收利息、应收股利、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存货、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
  非流动资产通常包括: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应收款、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清理、生产性生物资产、无形资产、开发支出、商誉、长期待摊费用、递延所得税资产、其他非流动资产。
  (2)负债。由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负债一般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
  流动负债项目包括:短期借款、交易性金融负债、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利息、应付股利、其他应付款、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
  长期负债项目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专项应付款、预计负债、递延所得税负债、其他非流动负债。
  (3)所有者权益。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股东(投资者)拥有的净资产的总额。一般按照实收资本(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列示。
  (二)资产负债表的意义
  资产负债表可以反映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全貌。
  通过编制资产负债表,可以反映企业资产的构成及其状况,分析企业在某一日期所拥有的经济资源及其分布情况;可以反映企业某一日期的负债总额及其结构,分析企业目前与未来需要支付的债务数额;可以反映企业所有者权益的情况,了解企业现有的投资者在企业资产总额中所占的份额。通过资产负债表有关内容的分析,可以帮助报表使用者可以全面了解企业的资产状况、盈利能力,分析单位的债务偿还能力,从而为未来的经济决策提供参考消息。
  二、资产负债表的格式
  资产负债表由表头、表身、表尾组成。表头部分应列明报表名称、编制单位名称、编制日期、金额计量单位;表身反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内容;表尾为补充说明。表身是资产负债表的主体和核心。
  资产负债表的格式主要有账户式和报告式两种,我国企业的资产负债表采用账户式结构,账户式资产负债表分为左右两方。左方为资产项目,按资产的流动性大小排列,流动性大的资产如“货币资金”等排在前面,流动性小的资产如“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等排在后面。右方为负债及所有者权益项目,一般按求偿权先后顺序排列,“短期借款”、“应付账款”等需要在一年以内或者长于一年的一个正常营业周期内偿还的流动负债排在前面,“长期借款”等在一年以上才需偿还的非流动负债排在中间,在单位清算之前不需要偿还的所有者权益排在后面。
  账户式资产负债表中,资产各项目的合计等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各项目的合计,即左右双方平衡,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p#副标题#e#
  三、资产负债表编制的基本方法
  (一)资产负债表的资料来源
  资产负债表的各项目均需填列“年初余额”和“期末余额”两栏数字。其中,“年初余额”栏内各项目的数字,可根据上年末资产负债表“期末余额”栏相应项目的数字填列。如果本年度资产负债表规定的各个项目的名称和内容与上年度不相一致,应当对上年年末资产负债表各个项目的名称和数字按照本年度的规定进行调整。“期末余额”栏各项目的资料来源如下:
  1.根据总账账户期末余额直接填列
  资产负债表中有些项目的“期末余额”可以根据有关总账账户的期末余额直接填列,如“交易性金融资产”、 “固定资产清理”、 “递延所得税资产”、“短期借款”、“交易性金融负债”、“应付票据”、“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递延所得税负债”、“预计负债”、“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等项目。这些项目中,“应交税费”等负债项目,如果其相应账户出现借方余额,应以“-”号填列;“固定资产清理”等资产项目,如果其相应的账户出现贷方余额,也应以“-”号填列。
  2.根据总账账户期末余额计算填列
  资产负债表中有些项目的“期末余额”需要根据有关总账账户的期末余额计算填列。
  如:“货币资金”项目,应根据“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等账户的期末余额合计填列。
  如:“未分配利润”项目,应根据“本年利润”账户和“利润分配”账户的期末余额计算填列,如为未弥补亏损,则在本项目内以“-”号填列,年末结账后,“本年利润”账户已无余额,“未分配利润”项目应根据“利润分配”账户的年末余额直接填列,贷方余额以正数填列,如为借方余额,应以“-”号填列。
  3.根据明细账户期末余额分析计算填列
  资产负债表中有些项目的“期末余额”需要根据有关明细账户的期末余额分析计算填列。
  (1)“应收账款”项目,应根据“应收账款”账户和“预收账款”账户所属明细账户的期末借方余额合计数,减去“坏账准备”账户中有关应收账款计提的坏账准备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填列。
  (2)“预付款项”项目,应根据“预付账款”账户和“应付账款”账户所属明细账户的期末借方余额合计数,减去“坏账准备”账户中有关预付款项计提的坏账准备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填列。
  (3)“应付账款”项目,应根据“应付账款”账户和“预付账款”账户所属明细账户的期末贷方余额合计数填列。
  (4)“预收款项”项目,应根据“预收账款”账户和“应收账款”账户所属明细账户的期末贷方余额合计数填列。
  4.根据总账科目和明细科目余额分析计算填列
  如:“长期待摊费用”项目,根据“长期待摊费用”账户期末余额扣除其中将于一年内摊销的数额后的金额填列,将于一年内摊销的数额填列在“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项目内。
  如:“长期借款”和“应付债券”项目,应根据“长期借款”和“应付债券”账户的期末余额,扣除其中在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到期的部分后的金额填列。
  5.根据总账科目余额减去其备抵项目后的净额填列
  如:“固定资产”项目,应根据“固定资产”账户的期末余额减去“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账户期末余额后的净额填列。
  如:“无形资产”项目,应根据“无形资产”账户的期末余额减去“累计摊销”、“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账户期末余额后的净额填列。
  如:“在建工程”、“长期股权投资”和“持有至到期投资”项目,均应根据其相应总账账户的期末余额减去其相应减值准备后的净额填列。
  如:“应收票据”、“应收股利”、“应收利息”、“其他应收款”项目,应根据各相应账户的期末余额,减去“坏账准备”账户中相应各项目计提的坏账准备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填列。
  6.综合运用上述方法填列
  如:“存货”项目,应根据“材料采购(或在途物资)”、“原材料”、“周转材料”、“库存商品”、“委托加工物资”、“生产成本”等账户的期末余额之和,减去“存货跌价准备”账户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填列。
#p#副标题#e#
  (二)资产负债表各项目的填列方法
  1.资产项目的填列方法
  (1)“货币资金”项目。本项目应根据“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科目期末余额的合计数填列。
  (2)“交易性金融资产”项目。本项目应当根据“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3)“应收票据”项目。本项目应根据“应收票据”科目的期末余额,减去“坏账准备”科目中有关应收票据计提的坏账准备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填列。
  (4)“应收账款”项目。本项目应根据“应收账款”和“预收账款”科目所属各明细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合计减去“坏账准备”科目中有关应收账款计提的坏账准备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填列。如“应收账款”科目所属明细科目期末有贷方余额的,应在本表“预收款项”项目内填列。
  (5)“预付款项”项目。本项目应根据“预付账款”和“应付账款”科目所属各明细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合计数,减去“坏账准备”科目中有关预付款项计提的坏账准备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填列。如“预付账款”科目所属各明细科目期末有贷方余额的,应在资产负债表“应付账款”项目内填列。
  (6)“应收利息”项目。本项目应根据“应收利息”科目的期末余额,减去“坏账准备”科目中有关应收利息计提的坏账准备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填列。
  (7)“应收股利”项目。本项目应根据“应收股利”科目的期末余额,减去“坏账准备”科目中有关应收股利计提的坏账准备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填列。
  (8)“其他应收款”项目。本项目应根据“其他应收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减去“坏账准备”科目中有关其他应收款计提的坏账准备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填列。
  (9)“存货”项目。本项目应根据“材料采购”、 “原材料”、“低值易耗品”、“库存商品”、“周转材料”、“委托加工物资”、“委托代销商品”、“生产成本”等科目的期末余额合计,减去“受托代销商品款”、“存货跌价准备”科目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填列。材料采用计划成本核算,以及库存商品采用计划成本核算或售价核算的企业,还应按加或减材料成本差异、商品进销差价后的金额填列。
  (10)“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项目。反映企业将于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项目金额。本项目应根据有关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11)“长期股权投资”项目。本项目应根据“长期股权投资”科目的期末余额,减去“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科目的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填列。
  (12)“固定资产”项目。本项目应根据“固定资产”科目的期末余额,减去“累计折旧”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填列。
  (13)“在建工程”项目。本项目应根据“在建工程”科目的期末余额,减去“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科目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填列。
  (14)“工程物资”项目。本项目应根据“工程物资”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15)“固定资产清理”项目。本项目应根据“固定资产清理”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填列,如“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期末为贷方余额,以“一”号填列。
  (16)“无形资产”项目。本项目应根据“无形资产”的期末余额,减去“累计摊销”和“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科目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填列。
  (17)“开发支出”项目。本项目应当根据“研发支出”科目中所属的“资本化支出”明细科目期末余额填列。
  (18)“长期待摊费用”项目,反映企业已经发生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负担的分摊期限在1年以上的各项费用。长期待摊费用中在一年内(含一年)摊销的部分,在资产负债表“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项目填列。本项目应根据“长期待摊费用’’科目的期末余额减去将于一年内(含一年)摊销的数额后的金额填列。
  (19)“其他非流动资产”项目,反映企业除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工程物资、无形资产等以外的其他非流动资产。本项目应根据有关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2.负债项目的填列方法
  (1)“短期借款”项目,反映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等借入的期限在一年以下(含一年)的各种借款。本项目应根据“短期借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2)“应付票据”项目,反映企业购买材料、商品和接受劳务供应等而开出、承兑的商业汇票,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本项目应根据“应付票据”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3)“应付账款”项目,反映企业因购买材料、商品和接受劳务供应等经营活动应支付的款项。本项目应根据“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科目所属各明细科目的期末贷方余额合计数填列;如“应付账款”科目所属明细科目期末有借方余额的,应在资产负债表“预付款项”项目内填列。
  (4)“预收款项”项目,反映企业按照购货合同规定预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本项目应根据“预收账款”和“应收账款”科目所属各明细科目的期末贷方余额合计数填列。如“预收账款”科目所属各明细科目期末有借方余额,应在资产负债表“应收账款”项目内填列。
  (5)“应付职工薪酬”项目,反映企业根据有关规定应付给职工的工资、职工福利、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非货币性福利、辞退福利等各种薪酬。外商投资企业按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也在本项目列示。
  (6)“应交税费”项目,反映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计算应交纳的各种税费,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所得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税、教育费附加、矿产资源补偿费等。企业代扣代交的个人所得税,也通过本项目列示。企业所交纳的税金不需要预计应交数的,如印花税、耕地占用税等,不在本项目列示。本项目应根据“应交税费”科目的期末贷方余额填列;如“应交税费”科目期末为借方余额,应以“一”号填列。
  (7)“应付利息”项目,反映企业按照规定应当支付的利息,包括分期付息到期还本的长期借款应支付的利息、企业发行的企业债券应支付的利息等。本项目应当根据“应付利息”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8)“应付股利”项目,反映企业分配的现金股利或利润。企业分配的股票股利,不通过本项目列示。本项目应根据“应付股利”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9)“其他应付款”项目,反映企业除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款项、应付职工薪酬、应付股利、应付利息、应交税费等经营活动以外的其他各项应付、暂收的款项。本项目应根据“其他应付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10)“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项目,反映企业非流动负债中将于资产负债表El后一年内到期部分的金额,如将于一年内偿还的长期借款。本项目应根据有关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11)“长期借款”项目,反映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期限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的各项借款。本项目应根据“长期借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12)“应付债券”项目,反映企业为筹集长期资金而发行的债券本金和利息。本项目应根据“应付债券”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13)“其他非流动负债”项目,反映企业除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等项目以外的其他非流动负债。本项目应根据有关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其他非流动负债项目应根据有关科目期末余额减去将于一年内(含一年)到期偿还数后的余额填列。非流动负债各项目中.将于一年内(含一年)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应在“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项目内单独反映。
  3.所有者权益项目的填列方法
  (1)“实收资本(或股本)”项目,反映企业各投资者实际投入的资本(或股本)总额。本项目应根据“实收资本”(或“股本”)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2)“资本公积”项目,反映企业资本公积的期末余额。本项目应根据“资本公积”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3)“盈余公积”项目,反映企业盈余公积的期末余额。本项目应根据“盈余公积”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4)“未分配利润”项目,反映企业尚未分配的利润。本项目应根据“本年利润”科目和“利润分配”科目的余额计算填列。未弥补的亏损在本项目内以“一”号填列。
#p#副标题#e#
  【例题12·单选题】资产负债表是指反映企业( )的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
  A.在某一会计期间 B.在某一特定日期
  C.在一定时期内 D.在生产经营过程中
  【答案】B
  【例题13·单选题】我国企业的资产负债表采用( )格式。
  A.报告式 B.数量金额式 C.账户式 D.多步式
  【答案】C
  【例题14·单选题】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 )的会计报表。
  A.权益变动情况 B.财务状况 C.经营成果 D.现金流量
  【答案】B
  【例题15·单选题】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项目是按资产的( )大小顺序排列的。
  A.流动性 B.重要性 C.变动性 D.盈利性
  【答案】A
  【例题16·单选题】资产负债表是根据( )这一会计等式编制的。
  A.收入一费用=利润 B.现金流入一现金流出=现金净流量
  C.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D.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答案】D
  【例题17·单选题】下列对资产流动性描述正确的是( )。
  A.现金的流动性强于固定资产 B.存货的流动性强于银行存款
  C.应收账款的流动性强于存货 D.固定资产的流动性强于存款
  【答案】A
  【例题18·单选题】资产负债表中,负债项目是按照( )进行排列的。
  A.变现能力 B.盈利能力
  C.清偿债务的先后顺序 D.变动性
  【答案】C
  【例题19·单选题】资产负债表分为左、右两方,左方是( )项目。
  A.资产 B.负债 C.所有者权益 D.利润
  【答案】A
  【例题20·单选题】下列选项中,反映了资产负债表内有关所有者权益项目排列顺序的是( )。
  A.实收资本、盈余公积、资本公积、未分配利润
  B.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C.实收资本、资本公积、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
  D.实收资本、未分配利润、资本公积、盈余公积
  【答案】B
  【例题21·单选题】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情况的会计报表是( )。
  A.资产负债表 B.利润表 C.利润分配表 D.现金流量表
  【答案】A
  【例题22·单选题】按照我国现行会计准则规定,企业每个( )都要编制资产负债表。
  A.月末 B.季末 C.半年度 D.年末
  【答案】A
  【例题23·单选题】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是( )。
  A.资产负债表 B.利润表 C.现金流量表 D.利润分配表
  【答案】A
  【例题24·单选题】资产负债表的项目( )。
  A.都可以按账户余额直接填列
  B.必须对账户发生额进行分析计算才能填列
  C.多数项目可以直接根据账户余额填列,少数报表项目需要根据账户发生额分析计算后才能填列
  D.多数项目可以直接根据账户余额填列,少数报表项目需要根据账户余额分析计算后才能填列
  【答案】D
  【例题25·单选题】资产负债表填列的依据是( )。
  A.总账各账户的余额
  B.总账各账户本期发生额
  C.有关总账各账户余额和某些明细账的余额
  D.总账发生额和明细账发生额
  【答案】C
  【例题26·单选题】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项目是按( )的顺序排列的。
  A.相关性大小 B.重要性大小 C.可比性高低 D.流动性大小
  【答案】D
  【例题27·单选题】某企业期末“应收账款”账户为借方余额207 000元,其所属明细账户的借方余额合计为280 000元,所属明细账户贷方余额合计为73 000元,“坏账准备”账户为贷方余额1 000元,其中针对应收账款计提的坏账准备为680元,预收账款所属明细账户的借方余额合计为0元。则该企业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项目的期末数应是( )元。
  A.280 000 B.279 320 C.207 000 D.206 320
  【答案】B
  【例题28·单选题】2010年末某公司应收账款明细账借方余额合计为500000元,假设预收账款余额为0,当年应收账款计提的坏账准备共计80000元,则年末资产负债表上所列示的“应收账款”为( )元。
  A.500000 B.420000 C.560000 D.600000
  【答案】B
#p#副标题#e#
  第三节 利润表
  一、利润表的概念和意义
  (一)利润表的概念
  利润表又称损益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利润表属于动态报表。
  利润表主要是根据“收入-费用=利润”这一等式,依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和顺序,将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的各种收入、费用支出和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进行适当分类、排列而成的,它也是企业的主要财务报表之一。
  (二)利润表的意义
  通过利润表,可以从总体上了解企业收入、成本和费用、净利润(或亏损)的实现及构成情况;同时,通过利润表提供的不同时期的比较数字(本月数、本年累计数、上年数),可以分析企业的获利能力及利润的未来发展趋势,了解投资者投入资本的保值增值情况。
  二、利润表的格式
  利润表的格式主要有多步式利润表和单步式利润表两种。多步式利润表是通过对当期的收入、费用按性质加以归类,按利润形成的主要环节列示一些中间性利润指标,分步计算当期净损益。
  单步式利润表是将当期所有的收入列在一起,然后将所有的费用列在一起,两者相减得出当期净损益。该报告格式直观、简单,避免了项目分类上的困难,但是提供的信息量比多步式利润表大为减少,不利于报表使用者分析单位经营业绩的主要来源和构成以及在不同单位之间进行比较,也不利于预测单位未来的盈利能力。
  三、利润表编制的基本方法
  (一)利润表各项目的填列方法
  利润表各个项目的数字来源,主要是根据各损益类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1.上年金额栏的填列方法
  利润表中的“上年金额”栏各项数字,应根据上年度利润表“本年金额”栏内所列数字填列。
  2.本年金额栏的填列方法
  利润表中“本年金额”栏各项数字一般应根据损益类各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具体包括:
  (1)“营业收入”项目,反映企业经营主要业务和其他业务所确认的收入总额,应根据“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账户的发生额计算填列。
  (2)“营业成本”项目,反映企业经营主要业务和其他业务所结转的成本总额,应根据“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账户的发生额计算填列。
  (3)“营业税金及附加”项目,反映企业日常经营活动应负担的消费税、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和教育费附加,应根据“营业税金及附加”账户发生额分析填列。
  (4)“销售费用”项目,反映企业在销售商品过程中发生的包装费、广告费等费用和为销售本企业商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的职工薪酬、业务费等经营费用。本项目应根据“销售费用”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5)“管理费用”项目,反映企业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发生的管理费用。本项目应根据“管理费用”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6)“财务费用”项目,反映企业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而发生的筹资费用。本项目应根据“财务费用”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7)“资产减值损失”项目,反映企业各项资产发生的减值损失,应根据“资产减值损失”账户发生额分析填列。
  (8)“公允价值变动收益”项目,反映企业发生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资产或负债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本项目应根据“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账户发生额分析填列,如为净损失,则应以“-”号填列。
  (9)“投资收益”项目,反映企业以各种方式对外投资所取得的收益,本项目应根据“投资收益”账户发生额分析填列,如为投资损失,则应以“—”号填列。
  (10)“营业利润”项目,反映企业实现的营业利润。如为亏损,本项目以“—”号填列。
  (11)“营业外收入”项目,反映企业发生的与经营业务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本项目应根据“营业外收入”账户发生额分析填列。
  (12)“营业外支出”项目,反映企业发生的与经营业务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支出。本项目应根据“营业外支出”账户发生额分析填列。
  (13)“利润总额”项目,反映企业实现的利润。如为亏损,本项目以“—”号填列。
  (14)“所得税费用”项目,反映企业应从当期利润总额中扣除的所得税费用,本项目应根据“所得税费用”账户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15)“净利润”项目,反映企业实现的净利润。如为亏损,本项目以“—”号填列。
  (16)“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项目,反映普通股股东每持有一股所能享有的企业利润或需承担的企业亏损。
  (二)月份利润表“本年累计数”栏各项目的填列方法
  利润表“本年累计数”栏反映各项目自年初起至本月末止的累计实际发生数。根据上月利润表的“本年累计数”栏的数字,加上本月利润表的“本月数”栏的数字,可以得出各项目的本月利润表的“本年累计数”,然后填入相应的项目内。